國際合作交流

  參與計畫的一個計畫子題,國際合作交流終於在9/12~9/18的活動中結束了主要的工作項目。這次邀請了七位國外學者,其中不乏大咖人物,按名字字母次序為Andrew H. Manning, Edward A. Sudicky, Frank W. Schwartz, Laurence R. Bentley, Shemin Ge, T.-C. Jim Yeh, 與Walter A. Illman。其中Schwartz教授為Ground Water主編,Ge教授為Hydrogeology Journal的主編。而Yeh教授則跟我們合作許久,已經是非常熟悉的,這次的國際合作交流主要是靠Yeh老師協助邀請其他學者,在國際交流合作期間也靠Yeh老師協助許多事,真的是非常感謝。

  國際交流合作這個工作項目,可分為三階段,事前的聯絡與安排、交流期間的全程掌握與結束後的報告整理和經費報支。

  事前的工作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雜」!包括聯絡七位國外學者確認相關細節與協助其來台事宜,聯絡計畫相關的四個單位:中央地調所、工研院、中興工程顧問社與成大大資中心團隊,聯絡旅行社安排接送機交通和現勘交通與住宿部分,聯絡台大徐老師研究生處理台大現場的狀況與相關準備。安排七天行程與每天所有行程細節,其中也需要和各團隊持續確認參與人數、各日會議與現勘舉行方式、提供需求項目等作協調與安排。籌辦一個小型的技術研習會(workshop),裡面也有許多小雜事要注意。然後準備給國外學者的資料,準備技術研習會的論文集。確認所有經費的使用與報支細節,包含預借外幣與現金、準備簽單與收據。這些工作一直到9/12才真正全部都準備定位,實在有點趕。除了某些需要配合的項目有點delay外,自己也沒有把所有事情的規劃抓得太準就是了。

  交流期間的工作,主要就是確認每個工作項目的進行能順利,從9/11先去接Sudicky教授開始,9/12接剩下六位教授加一位教授夫人,雖然因為班機的提早跟延誤有點打亂接機的行程,但總算事順利接到每位學者。9/13開始是計畫的簡報,在地調所進行,算是相當順利,只是自己沒有想到要準備議程表給大家,也沒有提供所有簡報資料,算是有點美中不足吧~下午的台北參訪去台北101,也是自己第一次進到台北101,當然也是第一次搭全世界最快(?)的電梯到觀景台參觀囉~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到戶外去看!但也算是不錯的體驗囉。9/14~15是中部山區的現勘,這邊也是規劃了最久的部分,因為一直有很多不同的意見進來,整合了好久,算是到9/10才完全確定下來。9/16是重頭戲,在台大水工舉辦了山區水資源的技術研習會,開放給有興趣的人報名參加,人數80人抓的算是差不多,雖然有臨時參加的人員,至少都有發到便當,只是論文集印的有一點點不足。進行的也算順利,多虧了台大徐年盛老師的學生幫忙呀。9/17是工作討論會,這是一個比較令人擔心的部分,主要是怕會冷場。還好徐國錦老師開場處理得很好,有把整個討論的狀況帶起來,也算是圓滿結束了國際交流的主要工作。下午則安排參觀故宮,免費的英文導覽本來還很擔心會很多人,結果只有我們這一團而已,變成VIP導覽,解說員應該對中國文化有不小研究,說得很仔細,雖然也沒有全聽懂啦~因為大家都累了,所以早早就結束回飯店去了~剩下最後一天的送機工作。9/18的送機第一趟很早,六點就出發了,然後陸陸續續將所有學者送上車,最後Yeh老師跟夫人選擇先回苗栗再自行離開,就把所有送機完結,也結束了國際交流的主要工作囉~

  後續的工作主要剩三個,一個是國外學者的建議報告準備,一個是給地調所的國際合作總報告,另一個就是經費的報支。這部分是需要國外學者的配合,但目前建議報告還有兩位學者沒提供,登機證目前也才收到Yeh老師的部分,所以除了寫信詢問狀況外,只能等待~然後先整理相關的資料準備做總報告,也邊整理學者的建議準備之後要開會討論,經費部分有出一點點小trouble,就看後續能不能順利完結囉~努力中~

  這個計畫的國際交流合作工作項目,讓自己學到很多東西,怎麼跟各團隊與每個人溝通協調,怎麼跟國外學者聯繫,怎麼安排行程與規劃細節,怎麼準備資料與規劃研習會,怎麼安排住宿飲食,怎麼安排交通…….真的是有很多很多的細節。這次也許辦的算還可以,但其中也還有很多進步空間,下次如果還有機會,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當然的,除了工作之外,英文能力的提升與國外學者的許多建議,都讓自己學到不少東西,後續,還有很多要努力的哩!

  這次的國際交流合作,李振誥主任與徐國錦老師主辦了整個活動,各團隊也支援了主持人與報告人,而地調所閔翔、中興顧問社建仲學長與工研院冠宇博士提供了許多團隊上的協助與配合。工作人員部分,請馬力協助了開會會場的設備與場控,分擔了很多的會議工作,也給了很多建議和幫助,在國際合作期間除了會議議程的控制外,野外現勘也都要靠他進行我們這個團隊的相關解說,另外在整個資金的運用更是給了最大的彈性,讓自己在規劃與運作上更容易進行。信富雖然剛退伍加入團隊比較不熟悉,但也從旁協助了許多事。佳元除了協助馬力外,也負責所有會議的餐點跟午餐準備。啟新則是和我全程陪同國外學者,當我的小助手,幫忙處理了很多的雜事。台大的敬文、潔舒、文睎和怡安協助了很多會議現場的事情,印論文集和布置會場等,馨慈和沛鈴也協助了研習會的工作。嘉玲與嘉妤協助了所有經費的說明與報支,豐聖和學弟協助了國外學者ID的申請,旅行社徐小姐協助安排相關交通住宿,當然還有我老婆挺著大肚子在台北陪我過了一整個禮拜,也協助了不少國際合作這邊的工作。在此一併感謝囉~

                    ~阿榮~

本篇發表於 研究。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